-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1:43 点击次数:108
在阅读文章前,辛苦您点下“关注”,方便讨论和分享。作者定会不负众望,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。
在阅读文章前,辛苦您点下“关注”,方便讨论和分享。作者定会不负众望,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。
文|昕昕
前言
阳光、沙滩、椰林、碧海——这是无数人眼中“诗和远方”的模样,可谁能想到,在这片被称为“东方夏威夷”的土地上,一家家曾经风光无限的高星酒店,如今却成了资本市场上的“烫手山芋”。
中铁置业以6.93亿元挂牌转让旗下三亚子悦酒店,三年运营,营收不足千万,却累计亏损高达5.14亿元。
这一串冷冰冰的数字,让人猛然清醒:即便在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度假地,开酒店也并不是一门稳赚的生意。
展开剩余74%热闹的三亚,冷清的账本
数据不会骗人,三亚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,看上去一片繁荣。
可再看酒店行业:春节期间,入住率超过九成,但房价却同比下降13%,客房收益也下跌13%以上。
游客人山人海,酒店却赚不到钱,这是一种怎样的讽刺?更扎心的是,这种困境不止发生在“无名小卒”身上。
三亚海棠湾洲际度假酒店,携程高分、榜单常客、口碑亮眼,却依旧净亏1800万元;就连复星的“亲儿子”亚特兰蒂斯,曾经的“现金奶牛”,如今也房价下跌、利润缩水。
原来在这片海岛上,风景依旧,但账本早已不再美丽。
国资退场,煤老板进场,国际品牌再调整
谁来接下这锅烫手的酒店?答案正在悄悄变化。
中铁置业、云南国资……一个个国企选择撤退,对于他们来说,国有资本的逻辑很简单:保值、增值。如果资产亏损、协同效应有限,那就只能断臂止损,及时抽身。
而进场的却是另一拨人——煤老板们,他们手里有的是钱,靠资源生意起家,不急着短期盈利,更看重三亚一线海景酒店的稀缺性和自贸港未来的政策红利,对他们来说,这不是一间酒店,而是一张未来的“看涨期权”。
与此同时国际酒店品牌的动作也耐人寻味,康莱德曾经撤出海棠湾,如今却重返三亚湾,但这一次,他们不再追求全别墅式度假村,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形态。
国际品牌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退场不等于失败,回归不等于盲目,而是一次策略升级。
为什么三亚酒店赚钱这么难?
是市场饱和了吗?是竞争过度了吗?还是定价策略出问题了?
其实答案并不复杂:房间越来越多,游客虽然不少,但消费习惯变了,供需关系早已不同往日,高端酒店一味依赖“风景溢价”,在价格战中丢掉了利润,却没能找到新的价值突破口。
这就像一个人,明明坐拥绝美的容貌,却始终活在别人的眼光里,三亚的高端酒店,若只依靠“阳光沙滩”来撑场,终究会失去议价权。
结语
三亚的天空依旧蔚蓝,椰林依旧摇曳,海浪依旧奔涌,但资本的潮水已然转向,国资撤退,民资押注,国际品牌谨慎加码,这一切都是市场的选择。
高端酒店的困境,不是风景不美,而是盈利模式老了,谁能在这片海岛上找到新的价值故事,谁才能笑到最后。
或许当自贸港的政策真正落地,当酒店业学会从“卖房间”转向“卖体验”、“卖生活方式”,三亚高端酒店才会走出今天的困局。
发布于:陕西省